聚焦建设农业强县目标,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确保粮食、油料、肉类等大宗农产品供应,厚植蔬菜等特色农业发展优势,促进农民增收,为全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牢基础32.37万亩,总产10.32万吨;尖椒种植培养面积10万亩,鲜尖椒总产量达10万吨,尖椒出口预计完成5000吨,创汇1500万美元;12月底,生猪存栏66万头,能繁母猪5.6万头,出栏81万头;牛存栏0.9万头,出栏0.7万头;羊存栏12.3万只,出栏13万只;禽存栏652万只,出栏1100万只;肉产量93000吨,蛋产量74120吨,奶产量340吨,实现畜牧产值26亿元。
林果资源全县拥有15万亩枣林、11.8万亩优质林果,成片造林24万亩,四旁植树2300多万株,活立木蓄积量299万立方米,(未报过)森林覆盖率达到27.25%。近年来,我县大力调整林业种植结构,发展高效林业,着力打造“一乡一品”,豆公镇的大桃、东庄镇的黄金梨、中召乡的葡萄、梁庄镇的温棚果树、后河镇的速生丰产林等都已达到较大规模,形成以杨树、果树为主体,多林种、多树种、多品种的多元化林业种植结构,为二、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。
招商资源内黄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总规划(围合)面积18.14平方公里,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0.96平方公里,分南北两个片区,以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、农副产品加工、智能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。
建设用地指标:5000亩土地资源可供利用,其中符合用地指标的土地近2000亩,具备企业快速入驻条件。
落实营商环境“五件事”,82项“一件事一次办”线上线下同步运行,全面实施有诉即办、审批事项免证可办,3个小区实现“交房即交证”,惠企政策“免申即享”超3.2亿元,其中,税费减免3.14亿元,“真金白银”精准送上门。各类经营主体增加1297家,增长2.4%。
工业资源鼓励陶瓷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新型建材创新创业示范园等项目快速推进,瑞美达清洁能源煤制气项目稳定运营,被评为省级生态环境教育基地。投资2782万元,加大陶瓷企业用气补贴力度,提振企业未来的发展信心。翔宇医疗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,国家级康复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楼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,拥有全国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内唯一一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,成功举办第八届安阳国际康复设备博览会。9家企业入驻豆制品深加工产业园,投资13亿元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加快建设,将成为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。省农畜水产品检验技术研究院在我县设立分院,农业检验检测技术水准不断提升。全力打造农机装备产业新引擎。主动融入全省28个重点产业链布局,投资30亿元建设农业机械装备产业园,与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成功举办首届农机博览会,吸引170余家农机企业参展,着力打造百亿级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。拓展产业空间。狠抓“升规入统”,新增规上工业公司12家,完成市定目标的150%。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3个,完成投资3.5亿元。淘汰僵尸企业、整合落后产能,腾出工业用地1000亩,为长远发展预留充分空间。
文化旅游资源内黄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、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实的民风民俗,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。农民画、麦秆画、柳根画、根雕、书法、落腔等民间艺术久负盛名,皮影、印花、剪纸、刺绣、灯笼画、纸扎、家谱画等遍及乡里。落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内黄农民画是外交部指定的外事礼品。内黄旅游景点有颛顼帝喾陵、三杨庄遗址、大兴寺塔、翔宇工业旅游景区、千年古枣园、商中宗陵、麒麟岳飞庙等。颛顼帝喾陵为国家AAA级景区,华夏寻根祭祖圣地;三杨庄汉代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被评为2005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,被誉为“中国的庞贝古城”。通过近几年的开发,内黄已形成了以“寻根祭祖”“红色沙区”“枣乡风情”“生态乡村”为主题的旅游格局,吸引了大批境内外游客和海外华人华侨前来旅游观光、寻根祭祖、投资兴业。